药师经在线网
标题

药师经全文白话讲解

来源:药师经在线网作者:张菲时间:2019-01-17 11:50:26
本经全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经名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此经阐述的是药师如来在未成佛的本因位上,发大愿、立大志所成就的功勋德业。经名亦告诉我们,这部经是已获修行成功,已成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佛,回顾从菩萨到成佛的修行经历,并以此为众生树立榜样,做众生表率,给众生指示通往成功的途径。

药师经全文白话讲解

本经全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经名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此经阐述的是药师如来在未成佛的本因位上,发大愿、立大志所成就的功勋德业。经名亦告诉我们,这部经是已获修行成功,已成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佛,回顾从菩萨到成佛的修行经历,并以此为众生树立榜样,做众生表率,给众生指示通往成功的途径。

佛经命名通常是从「人、法、喻」三个角度出发。如《阿弥陀经》以佛的名号命名佛经,叫以人立名。《般舟三味经》以般舟三味这一佛法为经命名,叫以法立名。《稻秆经》以稻秆比喻缘生法,这叫以喻立名。以上都属单立名。《妙法莲花经》,经名中有法有喻,叫法喻复立名。《普贤菩萨行愿品》则为人法复立名。《如来狮子吼经》为人喻复立名。《大方广佛华严经》被称作人法喻俱立名。佛经命名不出以上七种方式,即三种单立名、三种复立名、一种俱立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以法立名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的名号,「本愿功德」是佛法。但此处佛的名号中的「琉璃光」是个比喻,故此经亦可看作人法喻俱足的俱立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为梵文Bhaisajyaguru-vaiduraprabhasa的意译,音译为「鞞杀社窭噜辟琉璃」,也可译为大医王如来。世间众生生理上有老病死苦,心理上有贪嗔痴苦,佛法不仅能解除人们生理之苦,尤能消除人们心灵之苦。所以佛是最了不起的医生,被称作大医王。能治愈人们身心一切疾患,施法药之师就叫药师。

「琉璃光」之琉璃不是现代所谓琉璃瓦的琉璃。而是梵语「辟琉璃」(Vaidurya)的略译。辟琉璃是一种青色宝石。这种宝石剔透晶莹,呈天青色,是蓝宝石中的珍品。琉璃光即指琉璃宝透射的净光。以琉璃光为佛名,显现佛德,比喻药师佛纯粹光明、洞澈表里的智慧之光。

「如来」是梵文多陀阿伽陀(Tathagata)的意译。「如」即真如,含如实之意,指一切事物的真实状况。「来」即实现,到来之意,指最终成果。所谓如来即「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成实论》说:「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凡通达真理,获得最终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获修行最高成就的人都叫如来。如来是所有成佛者的共同称谓。药师佛也可称作药师如来。

「本愿」指药师佛成佛以前,还处于菩萨修行的本因之位时,发下的誓愿。菩萨为佛之本,菩萨成佛以前,都要发大誓愿,在誓愿鞭策下,菩萨建立救世的功业,同时自己个人修行也获得成功。愿力是成功的动力,在愿力的作用下成就的功勋德业就叫本愿功德。

人们要成就任何一件事,都先要立下志向,要有获得成功的决心。用誓愿的方式把愿望和决心肯定下来,誓愿就成为警策自己,促使自己精进的力量。

菩萨发的愿分为别愿和总愿。总愿是所有菩萨的共同誓愿,显教菩萨的总愿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宏大无边的誓愿是菩萨行苦集灭道四谛(真理)法的共同决心和意愿。菩萨的别愿是每个菩萨独有的誓愿,如普贤菩萨的十愿,阿弥陀佛的二十四愿、四十八愿,千手观音的六愿、十愿等。本经中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是药师佛在本行菩萨道时的别愿。

佛所说法,由弟子结集、会诵、记录整理成文,被称为修多罗(Sutra)。修多罗包含的意义为:能产生出各种意义;能具备无尽的含义;如泉水一样不断涌出;能显示各种意义;如绳线和墨斗可以辨别斜正;如绳线串花一样可以贯串诸法;能上合真理下契众生的根基。

修多罗既包含了如此多的含义,将修多罗译为汉语时,用什么词才能恰如其分呢?有人认为可以把修多罗译作「线」,取其能贯串诸法,如线之串花,反映修多罗是佛的言论结集而成的这一特点。但是最通行的,是将其译为「经」。因为中文「经」字,既含有贯串之意,而且,中国人把古代先贤言教、足以成为后世圭臬,有无尽含义的,可作辨析是非标准的著述,叫做经。为了突出佛的言教能契理契机,所以也把修多罗译为契经。

《华严经疏》说:「修多罗……,古译为契经,契谓契理契机,经谓贯穿摄化,即契理合机之经。……正翻名线,线能贯花,经能持纬。此方不贯线称,故存于经」。就是说由于经比线的称谓高贵些,所以将记录佛的言教所成的文字篇章称作经。

总之,经文题目包含的意思是:这位成佛的觉者,智慧之光如天青色宝石发出的净光,透澈内外。他在成佛前修行时,发大誓愿,要拯救一切众生,如医生之救病。在愿力鞭策下,成就了最伟大的功勋和德业。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讲述的真理,是众生修行的指南和依据。

(请看本书第二部分《药师经的形成与翻译》)劣,外扶根尘差异也不明显,就成为病态的两性人。两性人内心的痛苦,远远超过常人。

命根是生命依托的物质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中枢在延脑部分,或许,延脑就是命根所在,一旦此处受伤,就会生命垂危。

「苦乐忧喜舍」这五种根叫做五受根,分别产生痛苦、快乐、忧愁、喜悦、以及不喜不忧平淡的舍受等五种情感体验。美国科学家五十年代研究发现,人和动物的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刺激此处,会产生愉悦感。有些药物也能刺激人的乐神经,使人大笑不已。密宗认为人身上有「大乐轮」,一旦气脉打通大乐轮,就会有不可言喻的快乐感受。至于其它几种感受,其根在人体何处,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不过我们可以确信,既有这种功能,一定有产生这种功能的根据即根的存在。五受根缺损,对一切无所感,便是麻木不仁的白痴。

信根是信仰产生的基础。佛经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根坚固的人对谛理谛实能生诚信,对世出世间真理能生信心,所以能破邪见。反之信根欠缺的人怀疑一切,不信真理、不信正法、不信因果,找不到人生的正确道路,任凭我执支配,滋长邪见,堕入邪道,毁掉自己的一生。

精进根又叫勤根,是进取心、上进心产生的基础。有精进精神的人,孜孜不倦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事业功业的成就,百折不挠创立十善功业。缺乏精进根,一辈子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不能奋起努力,蹉跎终生,一事无成。

念根是记忆力产生的依据。唯识论说:「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铭记不忘。」念根也可产生专注心,《大乘义章》十二卷说「守境为念。」《遗教经》说:「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所以念根具足的人,头脑清晰、记忆力强,能使念头集中于正法,不被外境所扰乱。反之缺乏念根,什么都记不住,正信不能保持,注意力不能集中,也难做深邃的思维。

定根是自控力产生的依据。定根具足的人意志品质良好,有高度的自控力,能摄持身心,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有定根的人才能习禅修定,才能启迪出超凡的智慧,才作得自己的主人。缺乏定根的人身心散漫,管不住自己,随意识攀缘外境,随波逐流,造业起惑,沉沦生死,难以自拔。

慧根是智慧产生的基础。智慧包括世智聪明,即世间黠慧,和般若智慧。世间黠慧即所谓的小聪明,以敏锐的分辨能力为特征,耳聪目明即为聪明。般若智慧对事物的领悟是全方位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而且是直接地把握精髓和实质。慧根具足才能领悟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有一点慧根,具备一点世间黠慧,也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不具备慧根就成了愚人、蠢汉。

信、精进、念、定、慧五种根是圣道根本,可产生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根五力都包含在三十七道品中,是修道的重要资粮,获得正觉的基础。

未知当知根是在意、乐、善、舍、信、精进、念、定、慧九根基础上,处于见道位的修习过程中,对四谛欲知而未知时的渴求心理产生的依据。已知根也是建立在上述九根基础上,修道位上对四谛理一一了知的能力产生的依据。具知根也是上述九根修至无学位时,对四谛真理完全领悟,证知能力产生的依据。

概言之,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是追求真理、认识真理、证悟真理的求知欲、知性、觉性产生的基础。三无漏根是获得觉悟的必备条件。

诸根不具的痛苦

完美的正报身是过去世善业感来的果报,「其身下劣,诸根不具」,是过去世恶业感来的苦果。

「下劣」指身体矮小衰弱,或头大身小,或身长足短,种种畸形。「诸根不具」指各种根不完备,或有外表的残缺,或有内部损伤。其身下劣,身相就丑陋,如果信等五根不完具,人就愚蠢顽劣,眼等五根不具则为瞎子聋哑人。所以经文概括为「丑陋顽愚、盲聋喑哑」。

「丑陋」指相貌不美好,让人厌恶或瞧不起。「顽愚」指心智不开,顽冥愚蠢。「盲」是瞎子。「聋」即耳聋。「喑」指嗓音嘶沙,发音困难。「哑」即哑巴,不能说话。

除了上述几种根身的残疾外,下劣的身相还表现为「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等。「挛」指手卷曲,无法伸直,俗称「爪手」。「躄」即两足瘸。「背偻」即驼背。这三种都是身形的残缺。「白癞」指大麻风,是一种可怕疾患,可导致肢体节节脱落。「颠狂」即精神失常,心智迷乱。

根身下劣、诸根不具,还会形成其它许多疾患和痛苦,无法一一列举,所以用「种种痛苦」作概括。

根身残疾和病患,带给人的痛苦是深重的。为了使他们免于苦难,药师如来发下誓愿,愿所有残疾人「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下劣身躯转变为端正,顽愚之心豁然开悟,变得聪明伶俐,残缺的根,变得完整齐备,一切疾病痛苦都彻底消除。

综上所述:药师如来发下第六大愿,愿来世得无上正觉时,使有情众生那些身体畸形,有各种残疾,五官欠缺、根不完具、外表丑陋、内心冥顽的人,比如眼瞎、耳聋、沙哑、两手弯曲、两足具废、驼背、麻风、精神失常的人,都从深重的苦难中解脱出来。愿这些人听闻到药师如来的名号后,形相丑陋的,变得端正美好;心性顽愚的,变得聪明有智慧;诸根缺损的,变得完好具备,再也没有残疾,没有痛苦。

(请看下一篇,介绍药师如来的第7——12大愿)

物质享受,钱财、妻妾美眷、名誉地位、丰美的食物,如加上睡得舒服,就是所谓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这是世间之人认为的快乐。

四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佛听见后,告诉他们说:「你等学佛,未循正道修养,误以世法为乐。春景刚至秋来摧残,有何快乐?盛会不长盛筵易散,有何快乐?钱是五共之物,得来辛苦散去忧愁,有何快乐?妻妾满堂,难免生怨死离,有何快乐?真正快乐唯在解脱烦恼,证入涅槃。」世俗的快乐总是紧跟着更大的不快乐,所以叫有漏乐,唯出家修行的快乐才是无漏的真正快乐,修行的成功才是人生最大成功之处。

综上所述,本段经文释迦佛又告诉文殊菩萨说:曼殊室利!有的人,虽然能于如来正法中受持种种戒律,但又不能严格守戒,破坏了戒性的清净。有的人虽然受戒后并不破戒,却违背公共道德。有的人也能守戒,也能遵守公共道德,但又受邪见影响,破坏佛法正见。有的人树立正见后,拋弃多闻,不能进一步领悟佛经的深奥义理。有的人不放弃多闻正法,但自认学修有成就生起骄慢之心,骄慢之心覆盖智慧,于是自以为是,他们瞧不起别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不对,进而连正法也要嫌怨、毁谤,堕落成邪魔的伙伴和党羽了。

像上面所说的这些愚蠢的人,不但自己行邪见,同时还会使无量亿数的众生堕入邪见深渊。这些众生将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在三恶趣转来转去,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但是,如果他们能在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后舍弃恶行,修习善法,也可以不堕恶趣。

如果那些众生已没有自我拯拔的能力,无法摆脱恶行,修习善法,因而在恶趣中流转沉沦,药师佛就会以他伟大本愿力,让那些众生听到他的名号。就在那些众生听到药师佛名号的当下,罪恶的生命结束,他们得以重新转生于人间。回到人间重新做人后,药师佛会进一步护佑他们,使他们树立佛法正见,精进修行,永不退堕,并从修行中体会到内心调和的快乐。为了获得人生的更大成就,他们还会舍家修行,在正法指引下,受持种种戒律,决不毁犯。他们会坚持正见、广求多闻,不断领悟佛经的奥义,永不骄傲,远离增上慢,不毁谤正法,不堕入魔道,不为魔伴。这样一步一步努力精进,渐渐地修行诸菩萨的六度万行,功德迅速圆满,以至获得最后的成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成语名称仰面唾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tuò tiā...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成语名称仰屋窃叹成语拼音yǎng wū qiè tàn成...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成语名称仰息他人成语拼音yǎng xī tā rén成...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

仰面朝天成语名称仰面朝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cháo ti...

最新文章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必无私,斯上下四旁...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